DEPT. OF URBAN PUBLIC SAFETY PLANNING & RESEARCH
通州国际新城核心区规划占地面积48km2,包括运河核心区、协同发展区、生活配套区和发展备用区。其中运河核心区占地16km2,定位为文化底蕴深厚、环境景观独特、区位优势明显、适宜优先启动的重点区域。在运河新区区范围内,即将启动建设区规划面积为3km2。 北京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城市对城市建设提出更高目标与要求。在这一总体目标下,通州国际新城建设必须着眼国际高端、世界一流、国内典范的高度,在规划研究阶段就必须高瞻前驻地关注城市灾害研究与安全问题,集国外先进与经验于一体,将先期灾害预防与抵御灾害能力建设放在首要地位,统筹各类安全空间与安全设施,统一纳入建设内容与管理框架,充分贯彻通州国际新城更高标准、严格要求、注重安全的规划设计理念。1、面向通州国际新城,为建设全高端、现代化、国际型商务核心区构筑安全基石 通州国际新城是北京市实施“两轴两带多中心”的东部重要地区,通州新城是城市向东发展的重要发展战略,运河核心区作为区域服务中心、文化产业基地、滨水宜居新城,是国际化、现代化城市建设示范地区。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构建“重视安全理念、预留安全空间、保障安全设施”三位一体的城市安全基石。2、创新性开展定位高端、高层密集、水陆融合、地上地下深度开发地区的综合防灾详细规划 通州国际新城运河核心区地处五河交汇地区,规划设计方案包括高层商务、文化商贸、滨水景观、交通枢纽等多个开发板块。陆地、水面、地下空间构成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开发空间,综合防灾需要从防灾整体理念出发,贯彻“预防为主,防、抗、避、救相结合” 的方针,由规划理念深化到详细设计,通过灾前预防、灾时应急和灾后恢复系统化规划与设计,全面提高本地区抵御特殊大灾与罕遇灾害能力,树立国际国内建设现代化城市核心地区安全建设典范。3、统筹民防、消防、抗震、应急多个安全领域综合规划布局防灾设施体系、空间体系 以往传统防灾规划设计存在“重救轻防”、“重单灾轻综合”的趋势,本次通州国际新城在规划建设应首先扭转多部门管理、公益性属性不清、定位模糊、协调实施难度大的问题。将民防局作为统筹单位,独立主导工作,多部门配合开展工作。在规划过程中,紧密围绕通州新城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融合各专项规划,统筹各防灾救灾力量,协调开敞空间、绿地广场、避难空间、地下空间等资源,引导建设便捷有效、安全健康的城市防灾体系。 4、通州国际新城综合防灾规划工作重点 针对通州区的规划定位,结合国内外城市中心区、CBD、滨水地区等已发生灾害、防灾教训等,通州国际新城综合防灾规划应以下问题为工作重点: (1)以人为本,确保核心区各类建、构筑物建设与使用安全。就建、构筑物而言,最危险的灾害是火灾、地震、飓风、恐怖袭击,特别是高层、超高层尤为脆弱; (2)地下空间具有防灾适宜性与特殊危险性双重属性,通州国际新城地下交通、轨道、商业空间复杂,必须超前规划、统一设计、协同建设,抗、防、避、救相统一; (3)提高设防标准、强化安全设计,提高核心区高层、超高层建筑、文物保护建筑和地下建筑的防灾抗灾能力; (4)提高标准、预先处理核心区各类危险源、热源、冷源、电源、气源、管道、管线、管廊等相关设施的安全防灾问题,应当统一规划建设,集中管理运营; (5)研究、探讨防灾救灾设施建设责任主体、防灾救灾空间的规划建设标准,为编制修建详细规划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指导。5. 防灾减灾规划控制重点要素与内容(1)火灾 建筑物布局满足防火间距; 高层建筑布局考虑对楼间风的影响; 超高层救援设计(直升机坪); 相邻高层建筑高空消防水源设置; 与水系、道路规划相结合,设置地面消防水源(取水口); 火灾高空瞭望系统。 (2)地下空间 市政综合管沟,收纳地下管道,便于管理、维护,避免施工误破坏; 强化出入口设计与引导设计,结合地面景观设计,提高人在地下空间中行动的方向感,避免洪涝影响; 加强地下空间连通与防护,便于人员快速疏散,抵御地下空间灾害迅速蔓延。 (3)道路与隔离、疏散空间布局 加强道路连通性与环状设计,人车分流设计,避免交通交叉,提高灾时疏散与救援效率; 加强标识引导设计,减少盲目避难造成的交通拥堵。 (4)避难场所 避难场所设计考虑容量需求、可达性、设施利用的便利性、与景观的结合; 考虑与周边区域的对接,中心区容量不足时结合周边区域规划设置避难场所。 (5)其它重要安全设施及建设标准 设施类型,布局标准,针对通州核心区的情况给予说明; 设施布局及安排(人(民)防空间与人(民)防设施、地下供热设施、电力设施)。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