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T. OF URBAN PUBLIC SAFETY PLANNING & RESEARCH
一、规划背景 地震灾害是对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严重威胁,预防地震灾害是城市建设发展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2008年发生在我国汶川的8.0级特大地震说明,抗震防灾是抵御地震灾害极重要的措施和手段。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莆田市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预防破坏性地震对城市的潜在威胁,亟待编制抗震防灾规划,统筹、协调、指导城市的抗震防灾工作,以保障莆田市城市建设成果与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二、城市土地抗震性能评价与土地利用规划 根据《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 50413-2007,对规划区城市用地进行抗震适应性评价,对建设用地选址提出具体的要求。三、建筑物抗震防灾规划 分析区内不满足抗震要求的房屋估计有756万平方米,其中较严重的有82万平方米。其中: 城厢片区不满足的约为466万平方米,约占城厢片区总建筑面积的20.12%。其中约40万相对更差; 涵江片区不满足的约为126万平方米,约占涵江片区总建筑面积的18.71%。其中约16万相对更差; 荔城片区不满足的约为66万平方米,约占荔城片区总建筑面积的47.65%。其中约18万相对更差; 秀屿片区不满足的约为98万平方米,约占秀屿片区总建筑面积的17.64%。其中约8万相对更差。四、交通系统抗震防灾规划1)对中心城区与木兰溪南岸新区之间跨木兰溪桥梁应达到8度以上设防的要求,并加强安全监控,保证灾时两区之间的有效联系。 重点为以下线路跨木兰溪桥:城港大道、荔一街、荔二街、荔六街、荔八街和东园路等。 2)以旧城改造为契机,加强对老城区道路的改造力度,保证震后道路的有效宽度不低于4米。 城厢片区主要有:顶务巷、肖厝路、坂头路、龙德井坊、东大路、建设路、十字街、学院路等。 3)相关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抗震鉴定、加固和规划的实施工作,按工程重要程度和轻重缓急制定规划和年度计划。对纳入加固对象的路段、桥梁和建构筑物,应先进行抗震鉴定,然后实施加固。 ①对使用年限较长或存在安全隐患的主要建筑物,应安排抗震鉴定,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抗震加固。 ②对规划区的桥梁,应安排抗震鉴定,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抗震加固。 ③针对桥梁具体情况,对桥面系统采取防落梁措施。 ④加强道路的整修改造,提高其抗震和通行能力。 4)火车站、公交枢纽等主要交通设施,按照8度设防,并且保证与城区的联系道路的畅通,使得抗震救援物资迅速到达城区。 5)各相关部门应制定应急、抢修预案,对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地震易损部位,储备一定数量的抢排险物资等。五、基础设施抗震防灾规划 从供水系统、供电系统、供气系统、通信系统、消防系统、医疗系统、广播电视系统和粮食系统等8个方面对基础设施提出具体的抗震防灾要求。六、地震次生灾害防治规划 从次生火灾、次生水灾、次生地质灾害和次生毒气泄漏与扩散、爆炸及放射性污染等4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抗震规划要求。七、避震疏散体系规划 莆田市建成区共有17处固定避震疏散场所,总共安置人口26.12万人。其中,城厢片区4处,安置人口7.87万人;涵江片区4处,安置人口5.98万人;荔城片区4处,安置人口5.54万人;秀屿片区2处,安置人口2.45万人;平海湾、湄洲湾片区3处,安置人口4.29万人。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