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同衡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研究所

DEPT. OF URBAN PUBLIC SAFETY PLANNING & RESEARCH

返回清华同衡官网首页
  • 首页

  • 所概况

    • 所简介
    • 获奖信息
    • 核心业务
  • 新闻中心

  • 项目展示

  • 联系我们

more

学术动态Academic Trends

  • 城市更新行动_生态篇 | 清河街道绿色更新实践
  • 城市更新行动_街区篇 | 清河街道焕新记:解码...
  • AI+数据双擎驱动:产业大脑2.0重构招商引资智慧...
  • 低空探索 | VOD模式与我国“双碳”战略、数...
  • 城市更新行动_生态篇 | 清河街道绿色更新实践
  • 城市更新行动_街区篇 | 清河街道焕新记:解码...
  • AI+数据双擎驱动:产业大脑2.0重构招商引资智慧...
  • 低空探索 | VOD模式与我国“双碳”战略、数...
more
我院快讯Institute Express
  • 同衡快讯 | 2025年新疆国土空间...

  • 低空探索 | 清华同衡联合发起低空经...

  • 喜报!清华同衡规划师在2025年度中...

  • 2025年中国地理学会春季年会 | ...

1234
  • 2025年度清华同衡总工技术质量巡查(西北分院...
  • 数据赋能养老新生态 |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
  • 2025年度清华同衡总工技术质量巡查(西北分院...
  • 数据赋能养老新生态 |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
  • 同衡快讯 | 2025年新疆国土空间规划学会学...
推荐项目Project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

    一、规划背景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开发区”)是北京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内聚集了大量...

  • 绵阳地下空间专项规划

    规划从分析绵阳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借鉴国内外城市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先进理念和成...

  • 济南市中心城区人防工程建设与地下空间...

    《济南市人防工程建设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以地上地下一体化,探索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下泉脉保护相结合、...

  • 北京市朝阳区消防专项规划

    1、规划背景  朝阳区是对外交往的窗口,国际化程度高。区域内汇集了北京70%的涉外资源、60%以上的...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项目案例 / 正文
邯郸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
2013年09月17日    清华同衡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研究所

所属分类: 城市人防工程建设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

项目地点:河北省

设计单位:城市公共安全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 万汉斌 郑筱津

参与人员: 张孝奎 李海梅

完成时间:2011年

图片展示
项目简介

按照《邯郸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到2020年,邯郸市中心城区城市人口将达到220万,成为河北省南部的特大型城市。中心城区人口由120万增加到220万人,用地由现状113平方公里增加到209平方公里。这些因素必然导致城市人口密度加大,地面空间日益拥挤,服务设施紧张,环境质量下降,这对人民生活和城市建设与发展都将产生不良影响。根据国内外城市发展经验,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人均收入达到500美元时,就初步具备了开发地下空间的条件。目前,邯郸市区人均GDP已达到4400美元、居民人均收入超过2000美元,已经具备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经济实力。

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与趋势,邯郸已经具备了适度开发地下空间的条件和实力。本次规划继承现有邯郸市开发地下空间的良好基础,同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与国内成功的实践,按照“科技引领、规划优先、交通优先、防灾同步、突出重点、适度开发、结构优化、系统整合、资源节约、保护环境、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遵循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坚持科学、适度、有序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战略定位,合理规划,分区、分层、分期开发,促进邯郸市城市建设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之路。

分析研究地下空间资源基本状况,建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数据库。城市地下空间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和宝贵财富,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不能走工业化进程中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为了科学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必须对地下空间资源进行普查,建立地下空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在充分分析论证邯郸市城市的性质、特点、规模、地理位置、经济实力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合理确定邯郸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的重点、规模、层次和模式。

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统一规划与管理。成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综合管理协调部门;整合地面和地下空间资源,使地下项目的建设应在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的指导下有序进行,并与地上空间的开发相结合,保证功能与空间的连续性、已建设施的安全性以及新旧设施的兼容性,做到点(重大的地下单体设施)、线(各个设施之间的连通道)、面(连成一体的整个地下开发空间)相结合;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各项防灾技术规范与标准,依法开发、依法利用、依法管理。

建立和完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运行机制,实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的转换。建立运行管理机制,如项目审批、投资融资、工程监督、运营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等机制;建立推进与助成机制,通过建立多种单项公益性设施(地下车库、地下道路、综合管沟、地下变配电站等)推进助成机制,有序、高效地推进民间资本为城市建设服务;建立科技创新机制,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及后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树立立体的综合开发利用观,把城市的地面、高空和地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建设;建立多元化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投融资机制,如对那些主要满足于民生需要的地下设施,应当在政府宏观指导下以市场调节为主,即其投资、建设、经营、管理围绕市场这个轴心展开,力争达到经济效益、社会与环境效益和防灾减灾的有效统一。

地下空间的开发应尽量与人防工程结合,逐步形成完整的城市防护体系。地下空间具有独特的抗震、抗风、抗爆及防化等防御功能,是建设人防及防灾工程的优先选择。应对防灾设施与常用设施进行统筹建设、综合利用,实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城市防灾减灾建设的有机结合。

从邯郸市的实际出发,统筹安排,有序开发。地下工程具有不可逆性,一次性投资大,安全及建造技术要求高,运营成本高,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不但不能解决城市矛盾,而且会造成城市地下空间的极大浪费,还有可能带来更严重的城市问题。借鉴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邯郸市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同样应以轨道线网和各类地下通道为骨架,以交通节点为枢纽,以中心区为主体,综合部署,有序开发,把其他地下设施和各类防灾地下空间纳入整个系统之中,形成合理的、平战结合、平灾结合的城市地下空间防护体系,以实现地上空间和地下空间充分协调的城市环境为目标,谋求以人为本,实现“人在地上、车在地下”,“人在地上、物在地下”,“人短时间活动在地下,长时间活动在地面”的地下空间设计目标,为人的活动提供更多的地面绿地空间和地下的开放空间,促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我们 | 组织结构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

顶部

微博

微信